强迫症之术:被打回原型的艺术作品是怎样的?
【90后女生断舍离上瘾,200m²家中只有5件家具】
【3年狂扔上千件衣服只留一套:一个购物狂的蜕变】
【四口之家整理之术:学会断舍离再乱的家也不怕】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断舍离」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
「如果不是必需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生活的信条:没有什么比得过在家里来一场断舍离更痛快的了。
而说到断舍离,说到整理之术,就不得不提到近藤麻理惠:一位有着绝佳生活整理理念的日本主妇,在她的整理法则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问问自己,这件东西是否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这样的整理方式比起断舍离过于功能性的舍弃原则显得要有人情味许多,因此近藤也备受欢迎,甚至于掀起了一股「整理」的社会现象。
整理生活,早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更是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不过,如果是这些来自日本主妇的整理之术能让你的家居空间变得井井有条一些,那么这里有位来自瑞士的喜剧演员,不,应该说是艺术家 — Ursus Wehrli,就把「整理」这件事变成了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
不再仅限于家居居住,甚至是将生活中那些本来就很自然的杂乱场面,强制性地安排地明明白白:大到宇宙星辰,小至花束麦片,全都能被整理出一副全新的模样出来。
想要活得明白?先把生活安排清楚吧!
要描述Ursus Wehrli的作品,简单——强迫症的福音,处女座的解药。
一切你无法忍受的生活之杂乱,在Ursus这里你都能找到灵魂的升华,是没有杂乱焦虑的乐土,是井井有条的桃花源。
💆🏻
💆🏻
💆🏻
Q:嫌弃草坪上的游人过于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
——不仅伞要按顺序排好,就连人也要按规矩一个接一个并排躺好。
Q:对于每天楼下停车场杂乱无章的停车行为无法忍耐?
——全都排列整齐让你感觉在玩过家家。
Q:如果你强迫症到连燕麦片都觉得有够乱?
——好了,全都一颗颗燕麦排好给你看。
Q:水果沙拉又怎么能这么乱放?岂不是无从下口?
——必须要整整齐齐重新摆好才能吃。
Q:一根充满了生命力的松枝?
——也要拆分重新整理安排得妥妥当当。
Q:天上点点的繁星…?
——也全都挨个排好!
哇,这人到底有没有搞错,是「强迫症」到了什么地步,身边所有东西都不放过?
然而,有着类似「强迫症」的艺术家并不在少数,绝不止Ursus Wehrli一个,把身边所有物件整理得整整齐齐、按某种特定的规则排列整齐似乎是艺术创作的某项通用条例。
就比如Brittany Wright,喜爱食物与艺术,将生活中所有的美食通过色彩排列分类,看起来不仅整洁干净,更重要的是:真的很诱人啊!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而Adam Hillman同样热爱食物,只不过他更钻研于糖果领域,将小熊软糖、M&M巧克力豆、棒棒糖… 一切五彩斑斓的甜甜糖果整理到一起。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来自西雅图的点心师傅Lauren Ko,同样也是以为强迫症患者。在她手中,你吃下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派,而是「强迫症」之精髓...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强迫症」的艺术创作虽然让人看得够爽,但是这年头似乎是只要强迫地排列单品就能成为艺术家,这样的门槛会不会太低了一些?
而在这些「强迫症」艺术家中,如果你觉得Ursus Wehrli仅仅是「强迫症」三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在这偏执一般的整理之外,Ursus还有着对于「如何看待世界」这一问题的更深入思考。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许应该更进一步,看看他对艺术品的整理之术。
除开这些比较日常的选项,Ursus Wehrli同样对艺术进行了研究,一开始也只是比较简单的仅仅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的整理。
比如梵高的《Bedroom in Arles》,虽然是印象派中经典的设计,但从居家的生活角度来说,整个房间就太没收拾了,所以需要整理一下...
这样是不是就干净整洁适宜居住了?
而超现实主义大师René Magritte的作品,这些大大小小飘散在空中的黑衣人…
也必须全都按画中尺寸排列整齐才行。
或是Paul Klee这幅由不同色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马赛克一般的画作…
也必须要按颜色重新排序,这样一安排,有没有很像潘通色卡?
至于Peter Bruegel这幅热热闹闹的集市场景,整理之后自然就是…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甚至就连Keith Haring也不没能逃过被整理一下的命运!
或者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Joan Miró的名作,看起来杂乱无章,但经手之后竟然…
嗯,很有道理。
可这些把画上的元素分类整理仅仅只是基本操作,更狠的是,Ursus还将这些名画直接「打回原型」— 名画算个什么,不如让你看看这些画作最本源的到底是什么样子?
就好比席勒自由自在的速写,打回原型之后竟然是…
一团线而已??!!
而新印象派的点彩派画家Georges Seurat,将其作品回溯,自然就是…
一袋「彩虹糖」?!
波洛克的泼墨画,回归到最初不过就是…
几桶颜料而已。
至于梵高最经典的《向日葵》?
回归本源竟然是一瓶葵花籽油?!震惊!
还有Meret Oppenheim最为著名的《皮毛餐具》…
这不就是茶杯和兔子的结合吗?直接放回原样!
这样的解读也太狠了吧!直接打破了次元壁:原来说到底艺术品是这样子来的?! 不得不佩服,这脑洞真是可以说是妙绝。到底是何等的创造力才有这样的心思?
可就当大家对他的作品觉得好笑的时候,对于Ursus本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恶搞,甚至十分认真地有为自己「整理的艺术」申请专利,在瑞士艺术委员会为自己整理艺术的手法安排专利的保护。
可是这样看起来好像很「普通」的创作手法,真的值得一个「专利」吗?
话就要说回,其实诸如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去「欣赏」艺术品,也不过仅仅是「看」,去「评价」,也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十分感性。
而对于Ursus Wehrli来说,有别于普通人,他是去分析每位艺术大师的喜好,假设自己是创作者来看待这幅画,再借「整理之术」去创作出全新的「溯源」的作品。
在Ursus的角度,他是以极端「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作品的:这画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是怎样用一笔笔色彩、线条绘制而成的?
当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与其说是「再创作」,不如说是「解构和解读」来得更加妥帖。
当然,效果大家也已经看到了,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或许这也正是Ursus Wehrli有别与其他「强迫症」艺术家的地方,不仅是强迫症一般地安排排列,更重要的是,Ursus其实是先分解然后再重新排列:
将原有的元素以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然后再创作出全新的作品,这恐怕是那些只是单纯将食物排列好看的创作者暂时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吧。
而Ursus这种对艺术作品的解构和重新整理,也正正也启发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不再是流于表面的感性,而是深入思考后理性的结果,只有当「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时候,才能对生活、对世界有着完备的感悟。
你说是吗?
-FIN-
👀 这里也许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